春分
作者:和叶玲
几处早莺争暖树,谁家新燕啄春泥。春天的到来带走了冬天带来的压抑气氛,四处充满着新生的气息。春向人们展示着它青春的魅力与活力,整个世界都让人感觉焕然一新。春分是二十四节气中属于希望的节气,正当春季三个月的中间,是农耕的重要时节。
古时以立春至立夏为春季,“春分者,阴阳相半也。故昼夜均而寒暑平”。农历书中记载“斗指壬为春分,约行周天,南北两半球昼夜均分,又当春之半,故名为春分。”从这一天起,太阳直射位置渐向北移,南北半球昼夜长短也随之而变,北半球昼长夜短,南半球与之相反。我国古代将春分分为三候:“一候元鸟至;二候雷乃发声;三候始电。”便就是说春分日后,燕子便从南方飞来了,下雨时天空便要打雷并发出闪电。
冬天卷着冰雪和寒流悄悄离去,春天携着绿叶和暖风轻轻到来。花鸟在歌唱,绿柳在舞蹈,太阳在伴奏,鱼虫在呐喊。一场无声的演唱会在春分时节中唱响。在春分的日子里,我们认真工作播种下新的希望,勤恳耕耘,必在新的一年获得收获。
(作者单位:土左旗纪委监委)
“居中守正”话春分
作者:石俊峰
在这个连石头都想生芽的节气,年少时每读“春分,一刻分天下。春江,一碧分南北,是春的天条,生命的节律”这段喜上眉梢的话,总为春分争得昼夜平分,寒意不在独大而鼓舞,也为春风迎得两岸一色,大地同春而崇敬。而如今,已过知命之年的我再回头读这段曾爱在心里的话,原来春分在我心头历练几十年,早已从原本只为农耕纯粹的报时中走进诗行里、生活中、工作中,蜕变独放的芬芳孕育的哲理早已浸润心头,素染如莲。
“昼夜均半寒暑分,青黄杂糅少阳升。意觉料峭轻轻捂,雨丝牵出万点春。”春分这道时光转换的等分线,寒暑交替的分隔线,以居中守正立节、养身、立德,其中包含的那份不偏不倚、抚定四方判定公正的强大魄力,正是讲究“中正”养德立身中国传统文化的根脉。“中”这极为重要的字,几千年来指导华夏民族在做人、干事中行“正道”,务“正事”,树“正气”,不为歪风、邪风所动,用自身的道德品质来感召和团结周围的人,进而“得道多助”。
豁达的农夫在认知这种境界中,终是眼里充满光明,在“青黄杂糅少阳升”中感知到从此阴阳易手,阳气上升,知性寒冷渐退拐点的到来,但同时也从不小觑“意觉料峭轻轻捂”的警示,从而又从农学中领悟出一番养身的学问,就这样,二十四节气春分又成为人们养生的一个重要节点。
养生健体的人都明白,“二月中,分者半也,此当九十日之半,故谓之分”。这一天昼夜均等,阴阳各半,又居于整个春季90天的正中位置。这些特点非常契合中医学养生提倡的“阴阳平衡,中正和合”,既要“养阳”,也要“敛阴”。春分里减衣不可太快,衣着要与逐渐变暖的气候相适应,使得身体处于相对平衡状态。常说的“春捂秋冻”的“春捂”就是这个意思,提示人们不因“阴阳失衡”导致症候病发生,方可在顺天时、占地利中强身健体,得见“雨丝牵出万点春”的乾坤“正气”,进而领悟到做人、行事的规则,扶“正气”,要常怀一颗防微杜渐之心,不因一时一事而重蹈“行百步半九十步”的覆辙而前功尽弃。
春分这个万物生发,“本立道生”的季节,如果说“中正不失衡”如春雨般润物,播洒盎然的生机遍布山川大地,不负天地仁和,那么春季合理的饮食、起居、锻炼等生活细节的适中把握原则,养生中收到的良好功效,何尝不是强健一个民族的一门必修功课,又何尝不是在心田里播下“正气”的良种,不听歪理邪说,不走歪门邪道,确立“居中守正”坚定纯正人生的最好境界。
(作者单位:赛罕区纪委监委)
春风润雨话担当
作者:李振华
吹拂廉洁春风,开启“十四五”新征程。每一次纪检监察干部的尽锐出战,都展现出了铁骨豪情。
曾经,和其他人一样,感到纪检监察工作很神秘很神圣。当真正成为一名纪检监察干部后,才深感这是一个与其他职业一样,但又有着自身显著特点的群体。
国家监察体制改革以来,对于纪检监察干部而言,最深切的体会是纪检监察干部队伍壮大了,案件数量明显增多了,案件突破难度明显加大了,但成就感也越来越高了。
多少次,不打招呼、不徇私情,开展日常监督检查;
多少次,耐心细致、不厌其烦,接听群众举报电话;
多少次,集体分析、综合研判,科学处置问题线索;
多少次,顶星而去、伴月而归,走乡入户谈话取证;
多少次,伏首案头,废寝忘食,仔细审查如山卷宗。
……
自始至终不变的是纪检监察人坚定不移惩治腐败的决心和意志、为民谋利的初心和使命、惩贪治腐的力度和节奏、对党员干部的严管和厚爱,用行动诠释忠诚、干净、担当!
春融万物,生机勃发。激情涌动,催人奋进。在“变”与“不变”中我们始终对标看齐,彰显作为。
(作者单位:土左旗纪委监委)
主办单位:中共内蒙古自治区纪律检查委员会 内蒙古自治区监察委员会
地 址:呼和浩特市新城北街青城巷1号
备案号:蒙 ICP备 18002681号 邮政编码:010015
中共内蒙古自治区纪律检查委员会 内蒙古自治区监察委员会版权所有,如需转载,请注明来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