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书卷多情似故人,晨昏忧乐每相亲”。读书的重要性,无论对于哪个年龄段的人来说都是毋庸置疑的。读书能提升人的修养,改变命运,陶冶情操,为生活增添色彩。书籍,是我们的良师益友,是工作生活的快乐之源。读书吧,尤其是对于年轻人,趁着青春好读书,才会拥有更加美好的未来。
读书能够提升人的修养 “书籍是造就灵魂的工具”,修养是随着知识的积累、阅历的丰富而形成的一个人的综合素质的体现。谁都想成为一个有修养有素质的人,有一条捷径就是读书。读书能够帮助我们控制情绪,饱读诗书的人,往往平和、大度,能够站在一个更高的角度去看待遇到的问题,于是一切都会变得可以理解和沟通。“问渠哪得清如许,为有源头活水来”,读书能改变一个人的气质、容颜、谈吐和修养,没有书的人生就像空心的竹子,空洞无物。在孩子很小的时候,犹太父母会让孩子亲吻涂有蜂蜜的书本,是为了让他们记住:书本是甜的,想要人生充满甜蜜就要读书。民国时期的才女林徽因,不但人长得美,通晓建筑,诗歌、哲学也是样样精通,诗坛才子徐志摩为了追求林徽因不惜成为民国初期公开离婚的第一人。哲学家金岳霖因其终身未娶,林徽因住在哪里,金岳霖便与她为邻。最后,林徽因与志同道合的建筑学家梁思成结为夫妇。难道这些民国才子对林徽因青睐有佳,仅仅是因为她长得美吗?当然不是,她的才情和修养才是吸引他们的重要原因。
读书能改变命运 一个人要改变命运会有很多复杂的因素,也存在一定的偶然性,但其中的必然性莫过于多读书吧!在古代,读书人的梦想就是考取功名,一旦高中,命运将会发生改变。在今天,读书同样重要。读诗使人高雅,读史使人明智,当读书成为一种需要、一种境界,生活就会充实,追求就会远大。所以,读书学习、增强本领,应该是有为青年的内在要求和必由之路。三国时期的诸葛亮,上知天文,下晓地理,运筹帷幄,决胜千里,这力量来自于知识;一代伟人毛泽东,博览群书、海纳百川,领导中国人民改变了国家的命运;高尔基用知识扼住了命运的咽喉;轮椅上的霍金用知识让全世界以他为骄傲;钱学森等一大批科学家,用读书所学研制出“两弹一星”,让中华民族在世界上挺直了腰杆。
读书能够陶冶情操 人们休闲和放松的方式有很多种,诸如运动、健身、养花养草,但惟有读书是最有意义和价值的精神享受。国学大师王国维在《人间词话》中说:“古今之成大事业、大学问者,必经三种境界:“昨夜西风凋碧树,独上高楼,望尽天涯路”,此第一境也;“衣带渐宽终不悔,为伊消得人憔悴”,此第二境也;“众里寻他千百度,蓦然回首,那人却在,灯火阑珊处”,此第三境也。书籍还是我们的忠实伴侣,当你情绪低落时,书中的励志故事和人物传记,能让你重拾生活的信心;当你感到彷徨迷茫时,那些充满哲理和人生感悟的书籍,会给你启迪和力量;当你春风得意时,那些循循善诱的书籍,又能让你保持清醒的头脑。有人说,读书是对付繁杂喧嚣最好的方式,是对人心灵的一次次洗礼。“腹有诗书气自华”,一个饱读诗书的人,即使他站在那里不说话,他的脸上也会洋溢着平静的快乐,眼中也会充满智慧的光芒。
“书籍是人类最好的朋友”,读书吧,朋友们!趁着大好的时光,让书籍陪伴我们成长,度过人生最美的时光!(通辽市纪委监委)